當我飛過這片土地,鳥瞰這片朝夕瞬變的大地,鳥瞰滄海桑田的十年,每一個場景、每一幀畫面,都足以讓人感嘆。
飛過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千里沃野、稻浪翻滾,遼闊江山迎來了金燦燦的豐收壯景。
飛得低一些,江河湖泊密布的“魚米之鄉”盡現眼前,8500萬江蘇人民以奮斗作筆,把“強富美高”新江蘇宏偉藍圖從“大寫意”繪制成了“工筆畫”。
飛得再低一些,徐州的輪廓愈發清晰,鱗次櫛比的高樓、寬敞通達的道路、星羅棋布的公園……這些都閃耀著新發展理念的光芒。
識別下方二維碼
讓我們一起飛越徐州
看城市蝶變的精彩答卷
看中國發展的實踐
看新時代的偉大變革
山河為何如此多嬌?
這是一個人
腳踏實地的奮斗歷程
這是千萬人
踔厲奮發寫就的時代答卷
這是千千萬萬人
擘畫的中國改革發展的宏大篇章
當我飛過徐州11258平方公里的土地,向下俯瞰,目之所及都是欣欣向榮的動人景象,身之所感皆是蓬勃向上的澎湃力量,城市的奮進足跡就隱藏在一個個可觸可感的細節里。
飛過城市中央,拔地而起的高樓見證著城市的拔節生長。
266米高的彭城蘇寧廣場直入云端,問鼎徐州第一高樓。時間回溯到2012年,那時,城市天際線的最高點是141米。
從141米到266米,不斷變“高”的物理空間,映照著商業的發展與繁榮。
十年間,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2012年的1312.5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4038億元,增長207.6%。
十年間,城區中心商圈輻射半徑擴展到150公里,成為淮海經濟區旗艦級消費地標。
不斷外擴的商圈,遍地開花的商業體,更加多元的消費場景,不斷激發著消費的活力與潛力。
朝著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徐州穩步向前。
飛過交錯縱橫,四通八達的路網串聯起內外循環的發展動脈。
飛架南北的“彩虹”、蜿蜒前行的“巨龍”,全都在詮釋著一個快速流動的徐州、一個繁榮發展的徐州。
三環高架快速路主線成環,地鐵1、2、3號線組網運營,放射狀高速公路網絡基本成型……上天入地的城市交通,回應著徐州人民的美好期待,拉開了高質量發展的堅挺骨架。
大道如虹天地寬,車輪滾滾暢通途。交通發展既要暢通內部“微循環”,也要打通外部“大動脈”。
看,“米”字型高鐵樞紐開通了6個方向
看,連徐高鐵完善了中國“八縱八橫”的高速鐵路網
看,中歐班列載著“徐州制造”駛向遠方
……
徐州,這個全國重要綜合性交通樞紐,迎來了發展的“高光時刻”。
飛過沃野田疇,一望無際的金色稻田繪出鄉村振興的美麗圖景。
“三農”,國之大者。作為江蘇省農業大市的徐州,深耕“三農”發展,推進產業興旺,育好鄉村人才,滋養鄉風文明,奏響了鄉村振興的奮進曲。
十年耕耘,必有回響。
2021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3693.9元,增幅達11.6%,位居全省第一;
2021年,榮獲全省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榮獲設區市綜合排名第一等次;
2022年,徐州夏糧單產連續四年保持全省第一,總產量和單產再創新高
……
希望的田野不斷傳來豐收的喜訊,彰顯出“淮海糧倉”的實力和農業大市的底氣。
當我飛過千萬里的里程,在中國遼闊的版圖上看徐州,這里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骨子里的兼容并蓄,讓她在改革發展的實踐中,不斷汲取、給予、詮釋、綻放。
從徐州到柳州,工程機械產業的騰飛在這里起筆。
2017年1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徐工集團重型機械有限公司時指出:“裝備制造業是制造業的脊梁,要加大投入、加強研發、加快發展,努力占領世界制高點、掌控技術話語權,使我國成為現代裝備制造業大國?!?/span>
作為中國工程機械之都,徐州錨定這個“一號產業”,加快壯大產業實力、提升產業層次,全力打造世界級工程機械產業集群。
從“中國”到“世界”,坐標系的變化折射出徐州追求卓越的信心和決心。
這樣的信念絕非空穴來風。龍頭企業徐工集團連續33年保持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第一位,連續兩年位居全球行業前三,成為產業強市的生動注腳。
總書記的話,有著穿透時空的力量。不僅對徐工,不僅對徐州,對于整個裝備制造業,對于制造業發展,都指明了方向。
1682.4公里外的柳州,中國工程機械的“搖籃”,牢記著同樣的殷切囑托,在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之路上奮勇攀登。
從徐州到淮北,區域協同的藍圖在這里繪就。
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獲批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擁有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機遇……十年來,徐州頻頻出現在國家戰略中。
擁有什么樣的榮光,就得肩負什么樣的責任。2022年6月17日,徐州市與淮北市簽訂了《結對合作幫扶協議》,開啟了兩地合作的新篇章。
這是一場“天時地利人和”的合作,兩地同為資源型城市,同處省際毗鄰地區,同屬多個戰略疊加區域。
這是一場國家指導層面的合作,國家作出滬蘇浙城市幫扶皖北城市的重大部署。
同頻才能共振,協作方能致遠。
十年間,徐州堅持主核帶動、毗鄰先行,攜手淮海經濟區其他城市,不斷推動產業、交通、生態協同發展,一步步實現“徐州之于淮海經濟區如同上海之于長江三角洲”的美好愿景。
從湖州到徐州,美麗中國的理念在這里實踐。
2005年8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的余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論斷。
2017年12月,在潘安湖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資源枯竭地區經濟轉型發展是一篇大文章,實踐證明這篇文章完全可以做好,關鍵是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徐州,見證著、汲取著、成長著,大力推進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生態底色由“灰”轉“綠”。
金龍湖宕口公園岸芷汀蘭、泉潤公園綠草如茵、安國湖濕地公園風光旖旎……一塊塊綠地都是一段佳話。
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聯合國人居獎……一張張名片熠熠生輝。
山水之間,綠意環繞,那是美麗中國的徐州畫卷。
當我飛過徐州的十年,驚嘆的不僅僅是氣象萬千的物質巨變,還有那潤物無聲的精神洗禮。
徐州歷來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淮海戰役革命精神就像一團不熄的火焰,穿越時空、歷久彌新,激發出無窮的精神力量,鼓舞著千萬徐州人砥礪前行,交出了一份精彩而厚重的十年答卷。
知所從來,方明所去。這份答卷背后,到底藏著怎樣的發展密碼?
我看到,有一道“光”在指引。
2017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后首次地方視察來到徐州。
從徐工集團到賈汪區再到鳳凰山東麓,從堅守實體經濟到推動創新發展再到建設生態文明,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徐州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標注了清晰的航線、指出了明確的航向。
諄諄教誨,如指引前行的航標燈塔;殷殷重托,如催人奮進的鐘鼓雷音。早已寫入城市發展藍圖,早已化作火熱的基層實踐。
在新思想的指引下,昂首闊步走下去,就能以必成之心創未有之業。
我看到,有一股“勁”在涌動。
這股勁驅使徐州人拼搏進取、開拓創新,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決心,邁出轉型升級的堅定步伐,實現了老工業基地向國家產業轉型示范區的鳳凰涅槃,經濟總量躍上8000億元新臺階。
這股勁鼓舞徐州人迎難而上、攻堅克難,以最強定力應對挑戰,盡最大努力高效統籌,全力以赴推動經濟企穩向好。
這股勁激勵徐州人以“人一之我十之”的精神敢為善為、務實落實,努力創造更加過硬的發展成果,在高質量發展的軌道上奮勇爭先。
我看到,有一種“情”在凝聚。
這是一種堅守人民至上的真摯情懷。
從醫療條件持續優化,到教育資源日益豐富,再到社會保障越來越強,徐州把人民群眾的“幸福清單”作為黨員干部的“奮斗清單”,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心中有民,春暖花開。正是憑著一以貫之的為民情懷,徐州的民生幸福底色才愈加清晰明朗。
十年發展,十年奮進
大“彭”展翅,扶搖直上
我們已經出發!
文字 | 孫馮燕 劉玉慧 徐夢婷
圖片 | 豹子視覺 鄭舟 周永杰 李偉 李玉龍 周保福
H5 | 祁淑彬 馬薇妮 魏雅蒙
編輯 | 趙子豪